守护安全:我们永远的责任 dzS%2m0v
孙建文 [*zjS`A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人均GDP1000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安全事故的“易发期”。不时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也在时时提醒我们,安全问题懈怠不得,安全管理必须加强,安全是我们必须克服的管理上的瓶颈,安全是我们只有起点不能结业的功课。 1oepa2C
安全月以来,我们通过连续三期的主题在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措施办法。分析越是深入,就越是感觉到安全问题的复杂和重要。安全问题,存在一定的文化因素,反映在个体身上,突出地表现为对安全问题的忽视甚至漠视,我们还缺少成熟的安全文化。正如许多司机明知道喝酒违章还是照喝不误一样,他们凭借的是侥幸心理。同样,安全风险的发生也是有一定概率的,尽管有制度的约束,我们还是不相信事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相信概率中那个最小的数就是自己,这样做的结果无形中放大了事故风险。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概率对于现实中的个人到底有多大实际意义呢,事故发生了,对当事人就是100%的。可是在现实中,我们却宁肯信其无,不肯信其有。安全问题,还是我们错误认识的间接反映。对于我们中许多人来说,产出和收入是显效益,安全是潜效益,所以,我们常常为了显效益而忽视了潜效益甚至放弃了潜效益。而实际上,显效益是建立在潜效益安全的基础上的,一旦潜效益发生了问题,特别是最大的潜效益——生命和健康发生了问题,显效益也将大打折扣甚至失去了意义。因为以上文化和认识上的原因,因为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因为各种既得利益者的无节制无理性,企业对安全的投入包括对人员培训和各种物质技术设施的投入还不是很到位;对隐患的排查监管还没有形成高效的运行与管理体系;对安全的管理还仅仅是就安全议安全,没有跳出安全,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科学综合治理;还没有把安全与效益摆到企业工作中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安全工作更多地停留在制度和口头上,抓而不实,无法取得实效;更为严重的是,我们还没有养成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和制度的习惯。事实上,越是生产一线和事故易发岗位,我们的人员素质越参差不齐,我们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就越不够,就越远离监管,容易产生安全盲区,成为我们安全防范的短板。特别是面对新项目、新技术和新工艺,我们还缺少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和技术手段。 f+:KsU&z
面对安全难题,我们既不能持无所谓的态度,也不能过分悲观失望。我们要相信“三违”并非不治之症,而是可管可控。治病要治本,这就需要我们从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入手,加大安全文化建设力度,把制度的硬约束变成文化的软约束,把思想观念、规则要求变成职工喜欢,易学易记,贴近心灵的形式,融入灵活多样的文化载体,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弥补安全上的漏洞,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增强安全管理的时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要加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细化标准,明确安全责任,做到监管到位,责任到位,考核到位,整改到位;要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加强学习培训,强化执行力建设,让重视安全珍惜生命成为个人与企业自觉的追求;要创新安全技术措施,夯实打牢安全管理基础,使安全管理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加大安全投入,更加关心职工生活和心理诉求,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心稳定的工作环境。正如同样一剂药对不同的人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病,用药也应有所区别,我们在探求统一防范措施的时候,也要结合本企业本班组的实际,给自己号一下脉,经常诊断一下,切实对症下药,保证企业健康和谐发展。我们自己也有必要经常反思一下,个人行为与思想还有多少违背安全防范的盲点,以便及时修正,保证安全网络无缝连接全覆盖,成为保护职工安全和企业安全的牢固屏障。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