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09-09-30

( 60位名家谈电独家专栏)王立群 :电加快了文化信息的传播

G+&FHmn$:  
         8月26日,秋高气爽,瓦蓝的天空白云朵朵。在位于开封市东北古城墙旁河南大学的一座小楼内,笔者采访了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睿智健谈又慢条斯理的王教授透着一种大儒风范。 :=0y:lR)  
  一谈到电,王立群第一句话就说:“电太重要了,没有电,简直没有办法工作和生活。”接着,他将自己对电的记忆追溯到了童年。“我的老家在山东新泰市的农村,我出生在1945年,整个童年都是在农村老家度过的。那时农村根本没有电,也没有见过电灯,家家户户都是用小油灯照明。见到电并用上电灯是在1953年跟随父母来到开封后的事。那时家里只有一盏电灯,只在晚上开一会儿用于全家照明。”谈到上世纪50年代开封电力供应情况时,王立群引用当时支援开封建设的上海人的话说就是“马路不平、电灯不明”。那时开封电力短缺,一般街道没有路灯。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他上高中时,学校教室才用上电灯。上世纪80年代,在大学工作时,条件就好了,电也不仅仅用于学习时照明了,校园内的路灯照亮了大家夜间行走的路,电风扇已经普及,学校文艺演出更是大量运用灯光效果。王立群说:“我家也先后添置了电风扇、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现在,家里的电器更多了,电炊具、空调、全自动洗衣机、电脑都有了。” _18g@;}  
  谈到停电时,王立群有些激动,他说:“停电,特别是长时间停电是很可怕的,甚至是恐惧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天晚上,我正在教室给学生讲课,突然停电了,教室内一片漆黑,我让学生们别慌,然后在漆黑的教室里继续为学生讲课,凭着对教材的熟悉,我一边背着原文,一边给学生讲,半个多小时后,来电了。当时如果对教材不熟的话,课就没法上了。这时,如果把学生放走,外面一片漆黑,学生们一起涌到教学楼楼梯口,就可能出事故。” qLHl4|(  
  王立群在谈到工作、生活和电的关系时说:“对我们这些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来说,没有电就意味着与外界联系中断,不能看电视,不能上网,手机无法充电,也不能写博客。”说到这儿,王立群举了他最近针对44个汉字笔形调整方案发表的“汉字要美更要实用”博客文章说:“我的这篇文章,网上点击率已经超过80万次,留言1万多条,多家媒体记者采访我。但是如果没有电,我就不能及时了解情况,写博客文章。没有电,就不能通过电话接受中央电视台、《新京报》等媒体的记者采访。电对我们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意味着可以使用电扇、空调等改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电方便我们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表达我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可以说,电是支撑文化人生存方式的物质基础。” eb C[*)  
  谈到对电力发展的期望时,王立群神色庄重:“中国电力的发展一定要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他说,去年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冰雪灾害,给电网造成了重创。他也通过媒体了解到,在抗击冰雪灾害中,国家电网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包括开封供电公司的部分员工,都奔赴抢险一线,克服困难,积极抢修被毁电网,为尽快恢复供电作出了贡献。 EQ~6O~~j  
  谈到供电服务时,王立群很高兴:“现在供电服务好多了,首先是不停电了,我们河南大学实现了双电源供电。过去困扰我们的排队交电费问题也解决了,供电公司还推出了银行代扣电费、在居民小区增设便民交费网点等方法,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采访的最后,王立群表示,希望国家加快电网建设,确保供电安全,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保障。 f _C9~R  
  王立群 1945年3月出生,山东新泰人。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文选〉成书研究》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2006年,获河南省高校名师称号,并获河南省“十大师德标兵”称号等荣誉。2008年7月,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开封段第一棒火炬手参加奥运火炬传递,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其主讲的《王立群读〈史记〉》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后,受到海内外广泛欢迎,收视率屡创新高,图书版首印即达50万册。 @I6SwD&  
iRT7zh]  
来源:国家电网报 ]A.OfGO7L.  
<\AS NL9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9598) |  收藏